重庆工商大学2013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1

(一)学校概况. 1

(二)学校定位与办学指导思想. 2

1、学校定位. 2

2、办学指导思想. 2

(三)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及服务面向. 3

1、培养目标. 3

2、服务面向. 3

(四)本科专业设置情况. 3

(五)各类全日制在校学生情况及本科生所占比例. 3

二、师资与教学条件. 3

(一)师资数量、结构及生师比. 3

(二)师资培训与培养. 3

(三)本科生主讲教师情况、教授承担本科课程情况. 4

(四)教学直接经费投入情况. 4

(五)教学用房、图书、设备、信息资源及其应用情况. 4

三、教学改革与建设. 4

(一)教学改革创新与质量工程. 4

1教学改革创新. 4

2、“质量工程”与“本科教学工程”建设. 5

(二)专业建设. 5

1、构建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方. 6

2、实施“五层并举”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 6

(四)课程建设. 6

(五)教材建设. 6

(六)实践教学. 6

(七)创新创业教育. 7

(八)校园文化建设. 7

(九)国际合作与交流. 8

(十)日常教学管理. 8

四、质量保障体系. 9

(一)人才培养中心地位落实情况. 9

(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9

(三)本科教学督导与评估情况. 10

五、学生学习效果. 10

(一)学生学习满意度情况. 10

(二)应届本科生毕业情况. 11

(三)毕业生就业情况及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 11

(四)学生获奖及学科竞赛情况. 11

六、本科教育特色. 11

(一)推行通识教育,突出财经特色,实行“三位一体”培养模式11

(二)狠抓“五实”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应用能力. 12

(三)实施国际化开放办学与卓越人才培养,政产学研用合作不断深化12

七、需要解决的问题. 12

(一)进一步加大教学投入,不断优化教学条件. 12

(二)继续深化国际合作与交流,为学生提供更宽广的教育平台. 12

(三)深入推进教学范式改革,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13

结束语. 13


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一)学校概况

重庆工商大学是一所经济学、管理学、工学、文学、法学、理学、艺术学等学科协调发展、具有鲜明财经特色的多科性大学。学校由中央和地方共建,以重庆市政府管理为主,是国家确定的“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提升计划”重点支持高校。

学校确立了“统筹规划、分步推进、突出重点、培育特色”的学科专业建设思路,构建了涵盖8个学科门类、布局合理的学科体系。设有22个学院(中心)教学单位,有2个独立学院,73本科专业,其中有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0个市级特色专业(含市级特色专业、市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和市级三特专业)。有“三峡库区百万移民安稳致富国家战略”博士人才培养项目(应用经济学),有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等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覆盖50余个二级学科点)和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博士后流动站分站。拥有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等8个省级重点一级学科。

学校拥有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废油资源化技术与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电子商务及供应链系统重庆市重点实验室”等15个国家级、省部级科研机构。

近年来,学校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2600余项,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近120项,省部级科研项目近1300项,受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委托开展决策咨询、管理咨询、技术咨询研究150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教育部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科类)二等奖、重庆市科技奖励等省部级以上奖励近110余项,国家专利283项,其中发明专利40余项。学校研制的TY-II透平油专用滤油机系列产品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部分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出口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办的《西部论坛》杂志为国家核心期刊,《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科版)被评为“重庆市一级期刊”。

学校紧密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育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素质专门人才。现有在校全日制普通本科学生、研究生3万余人。拥有国家级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全国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基地等高水平人才培养平台。学生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学科竞赛中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项近500余项。2006年,学校接受了教育部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并获得“优秀”。2012年,学校荣获教育部2011-2012年度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建校60余年来,学校已为社会输送了各层次毕业生10万余名,一大批已成为管理、技术、科研和教学等方面的骨干,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学校坚持扎根重庆、立足西南、服务全国、面向世界,不断拓展、深化以广泛的国际合作为纽带,以多种形式、不同层次的校地、校企合作为基础,以全方位的产学研合作办学为突破口的开放办学思路。学校现有国际商学院和现代国际设计艺术学院两个教育部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并率先探索出“2+2”双校园人才培养模式,走出了一条由中外高校合作培养国际化商务人才的新路。现与美国密苏里大学、英国林肯大学、法国图卢兹一大等10余所国际知名大学联合开展培养学士、硕士的合作项目,与17个国家(地区)的57个知名高校(机构)建立了广泛深入的友好合作关系。开设了重庆首家ACCA成建制教学班,开设“特许金融分析师(CFA)”和“国际结算(ISM)”国际项目班。学校每年均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校访问、讲学和合作研究,并选派师生出国交流、访问及交换学习。与10多个地方政府、160多家企(事)业单位建立战略合作关系。重庆市政府按照“政产学研用”合作办学模式,依托学校举办了重庆金融学院,致力于办成金融领域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培养基地、金融科技创新基地和成果转化基地。

学校坚持环境育人、文化育人理念,倾力打造花园式校园,着力培育校园文化。现设有南岸校区和江北校区,占地总面积2733.4亩。南岸校区坐落在长江之滨,南山之麓,紧邻重庆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学校环境优美,绿树成荫,楼宇依山而建,错落有致,与蓬勃盎然的工商精神相得益彰,是重庆市“十佳园林式”单位和“文明单位”。学校各种基础设施完备,教学及科研设备齐全。学校的“全球发展学习网络重庆远程学习中心”,也是“重庆干部网络学院”的管理中心,承担全市干部网络在线学习的管理与服务职能。学校是重庆教育城域网主环节点之一,承担着为周边高校及教育科研单位的服务职能。

(二)学校定位与办学指导思想

1、学校定位

学校定位:经济学、管理学、工学、文学、法学、理学、艺术学等学科协调发展、具有鲜明财经特色的多科性大学。

学校类型定位:推进学校由教学型大学向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型。

人才培养定位:紧密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育一大批基础扎实、知识面广、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素质专门人才。

2、办学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教育方针,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育人为本,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创新为魂,以学科专业建设为重点,着力提升科研竞争力,走特色发展之路,坚持开放促发展,深化国内外交流合作,全方位开展社会服务。经过不断努力,力争把学校建成为整体办学实力居中西部地区同类型高校前列,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经、管、工、文、法、理、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具有鲜明财经特色的多科性大学。

(三)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及服务面向

1、培养目标

充分发挥财经特色优势,大力推进协同创新,实施面向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人才战略,培养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思想道德品质高尚、科学文化素养与健康人格并重,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较强,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素质专门人才。

2、服务面向

扎根重庆,立足西南,服务全国,面向世界。

(四)本科专业设置情况

学校设有本科专业73其中经济学类专业共11,管理学类专业17个,工学类专业17个,文学类专业8法学类专业4,理学类专业7,艺术学类专业8个,教育学类专业1个,涵盖经济学、管理学、工学、文学、法学、理学、艺术学等8大学科门类。具体见附表1

(五)各类全日制在校学生情况及本科生所占比例

目前学校全日制在校生共30428名,其中全日制本科生29029名,本科生占全日制在校生总数的比例为95.40%

2013年,学校在31个省份共录取学生7339人,其中普通类一本批次录取学生1389人,二本批次录取学生4622人,三本批次录取学生256人,艺体类录取学生1072人。2013级新生上一本线2472名,一本生源占比达到40%以上。

二、师资与教学条件

(一)师资数量、结构及生师比

学校有专任教师1616人,学校生师比为17.821。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684人,占专任教师的42.33%,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855人,占专任教师的52.91%。年龄分布上,35岁以下青年教师474人,3650岁的教师942人,51岁及以上年龄教师200人,分别占总人数的29.33%58.29%12.38%

(二)师资培训与培养

学校高度重视师资培训与培养,积极开展了在职教师的学历教育,新教师的上岗培训和专职教师的出国访问交流工作。教师发展中心积极开展了教师教学录像分析与指导、在线学习培训、教育技术培训等活动。2013年举办教学主题研讨会和教学主题午餐会22次,专家报告会2次,教师教学技能培训2期,共有1293人次参与活动。

(三)本科生主讲教师情况、教授承担本科课程情况

学校坚持教授深入教学一线为本科学生上课,为学校本科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学校共有教授181人,2013年上半年有124名教授为本科生授课,占教授总数的比例为68.51%,授课245门次,所授课程占总课程数的15.13%2013年下半年有125名教授为本科生授课,占教授总数的比例为69.06%,授课274门次,所授课程占总课程数的15.51%

(四)教学直接经费投入情况

学校高度重视本科教学,坚持以本科教学为中心,不断加强本科投入,确保了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2013年本科生教学直接投入情况:日常运行支出经费4567.85万元,本科专项经费2249.1万元,本科实验经费2967.07万元,本科实习经费246.49万元。

(五)教学用房、图书、设备、信息资源及其应用情况

校园占地总面积为2733.4亩,校舍建筑面积977020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302894平方米,生均教学行政用房9.84平方米。学校有实验用房375间,建筑面积99671平方米,生均试验用房3.24平方米

目前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16亿元,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7128.54元。2013年新增科研仪器设备值2343.06万元,增幅为10.80%

截止2013年底,学校共有纸质图书231.54万册,生均图书72册。同时,拥有中外文电子图书114.7万册,电子期刊共计23869种。

截止2013年底,网络辅助教学平台的访问总量达到了7260万次,平台资源总量达到了4874G,在2012年基础上净增3198G。目前,讲座网上已上线国内外知名高校公开课233门,共1927讲,其中国外网络公开课32门,共计505讲;中国精品视频公开课2011422讲。

三、教学改革与建设

(一)教学改革创新与质量工程

1、教学改革创新

学校高度重视本科教学的改革创新,首先创新了人才培养模式。按照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要求,对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系列的改革:一是设置通识教育学院,实施“1+3”教育模式;二是推行卓越教育,实施ACCACFACIMA等卓越应用型人才培养工程;三是强化国际合作与交流,不断创新国际化教育新模式;四是设立创新创业孵化项目(基地),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五是依托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着力推进文化素质教育。此外,发挥多科性大学的学科优势,制定辅修专业管理办法,开设辅修专业,探索普通本科与自学考试互通的方式,在校期间修读感兴趣的自考专业,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其次,不断完善了学生科研能力、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加强了大学生科研与创新创业训练。2013年获批6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24项市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资助学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149个。实施了本科生优秀毕业论文(设计、创作)培育计划,提高毕业论文(设计、创作)质量。其三,学校强化了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研究。近年来,学校获得国家级、省部级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167项,其中2013年获市级教改项目立项21项。

2、“质量工程”与“本科教学工程”建设

学校高度重视本科“质量工程”与“本科教学工程”建设,不断加强投入,按照“结合学校特色、加强过程管理、突出建设成效”的原则,选择符合条件的项目进行申报与建设。在建设过程中将项目建设与督查制度化,通过对工程项目建设实施的动态管理,促进项目建设效益不断提高。同时,以项目建设为契机,积极探索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改革,以推动全校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到2013年底,学校市级“质量工程”项目和“本科教学工程”立项数列市属高校前列。市级以上教学成果奖23项,其中,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获批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市级特色专业、市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三特专业共计20个;国家级实验(实训)教学示范中心1个,市级实验(实训)教学示范中心7个;市级教学团队10个(2012年新增市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市级精品课程23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门、市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6门、市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0门、市级精品视频公开课8门;市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7个。2013年新增国家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6个,市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4个;新增市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7门、市级精品视频公开课3门。具体见附表2—8

(二)专业建设

学校积极贯彻市教委、市财政局实施的重庆市高等学校“特色专业、特色学科、特色学校”项目建设计划,结合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实际,大力加强特色专业建设。学校坚持以需求为前提,质量为核心,努力在专业建设中做到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初步形成了全校一体的专业动态调控机制,停止、缓招或减招部分专业,优化调整了专业结构。学校加大了对生源充足、市场就业好、未来发展前景广阔专业的政策扶持和经费投入,完善此类专业办学条件,重点围绕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专业结构、课程体系、实验实践教学条件、质量监控等方面,加强各专业内涵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2013年,获批重庆市本科高校“三特行动计划”特色专业建设项目6个。

(三)培养方案与培养模式

1、构建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方案

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是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关键,学校以此为核心,结合学校办学定位、办学特色及长期的办学实践,在详细调研了社会和用人单位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基础上,逐步构建和完善了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方案。方案包括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并重的知识教育体系,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机结合的素质教育体系等,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了学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内涵和外延,有效地促进了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2、实施“五层并举”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

按照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要求,学校对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改革创新:一是设置通识教育学院,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高素质人才;二是推行卓越教育,实施卓越应用型人才培养工程;三是设立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创新国际化教育新模式;四是设立创新创业孵化项目(基地),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五是依托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建设,探索文化素质教育新途径。

(四)课程建设

学校依托财经特色和多科性特点优势,构建了“通识教育+ 专业教育”的课程教学体系,按照各专业的特点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更新了课程教学内容,创新了课程教学方法,完善了课程教学手段,构建了课程教学网络平台,丰富了多维的课程教学资源。2013年上半年学校共开设课程1619门,下半年共开设课程1767门。根据“开设精品、注重质量、提升效果”的原则,加强了核心课程的建设。2013年,学校建成3门市级精品视频公开课和7门市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在校园课程网完整上线中国精品视频公开课201门,国外网络开放课32门,购买了54门国家级精品课程讲授指导课程,提供给教师参考和学生自主选择学习。

(五)教材建设

进一步加强教材建设与规范化管理。在本校《教材建设与管理办法》的基础上,出台了《关于教材的选订、取消、自编等有关问题的处理办法》,鼓励选用国家级、省部级规划教材、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教材等优质教材;加强对教材建设的指导,对2013年度出版的,本校教师为第一主编并已在全日制普通本科生中使用的20种自编教材进行了资助。

(六)实践教学

学校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强化实验、实训、实习、实践、实务等“五实”育人工作。一是强化内涵建设,努力提升实验教学质量。围绕实验教学体系,深入开展实验课程建设科学统筹教学资源,高质量完成校内相关专业的综合实训。二是深入推进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探索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注重创业团队建设,加强实验实训课程建设,完善创新创业实验教学体系,不断完善实验创新教育模式。三是不断改善实验教学条件,加强实验室建设和管理。通过科学论证,完成中央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实施方案,论证并购置一批实验教学软件,制定了“综合实训及文献信息中心”建设方案,加强了校企合作联合研发实验教学软件,为“五实”教育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另外,学校《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原则意见》明确提出“坚持育人为本,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强化实验、实训、实习等实践教学,实现从传统的注重知识传授向更加重视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的转变”,“分类构建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增加实践教学比重”。学校规定文科类专业所有实验课程与集中实践性教学环节学分(总学时)不低于总学分(总学时)的20%,理工科类专业不低于总学分(总学时)的30%。见附表9

学校还加强了与社会有关部门、科研院所、行业、企业等合作共建实践教育基地,拓宽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渠道。截至2013年,学校有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市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校级实践教育基地11个。

学校大力扶持各类学科竞赛的开展,构建了以培养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为导向的多层次全方位学科竞赛体系,并以各校、院两级的专项资金作为保障,支持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积极组织学生参加重庆市大学生带薪实习。寒暑假期间,全校共有690人次到市级机关、区县(自治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带薪实习,培养锻炼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七)创新创业教育

学校构建了较完善的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包括创新创业知识教育、创新创业模拟训练、创业孵化和创业实战活动等四个层次。学校每年投入资金资助学生开展科技创新基金项目研究,2013年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6项,市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4项。

学校开设了《创业学》、《创业金融》、《创业模拟实训》、《创业管理》、《资本运作概论》、《创业综合模拟》、《创业思维训练》、《创业学导论》、《旅游创业案例分析》等9门创业教育类选修课程。组织开展了“创业模拟大赛”、“投资理财模拟大赛”、“创业大赛”等多项活动。成立了CTBU大学生实践经营(集团)公司和创业实训公司(学创园),打造具有学校特色的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为培养大学生职业经理人奠定基础。

(八)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坚持环境育人、文化育人理念,着力培育校园文化。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学校党委、行政的重要议事日程,把校园文化建设经费列入年度预算,纳入学校建设的总体规划,纳入学校工作的检查评估体系,使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事业同步发展。经过连续多期校园文化建设工程的规划设计与建设实施,初步实现了学校环境干净整洁,四季花红树绿,建筑布局错落有致,校园雕塑和道路标识鲜明清新,学校VIS统一规范。学校目前是重庆市十佳园林式单位和文明单位。学校注重社团和学生刊物的建设与管理,充分发挥社团和刊物的育人功能,先后2次获得教育部校园文化建设成果二等奖。截止2013年底,备案成立教职工和学生社团 130个,如ERP俱乐部、投资理财俱乐部、创新创业联盟、摄影协会、棋牌协会、网球协会、京剧爱好者协会和新青年创业实践协会、国学读书会、一路同行爱心社等;审批成立的刊物 50多种,如《心灵导报》、《科艺苑》、《瀚苑》、《经济管理创新论坛》等。

(九)国际合作与交流

学校高度重视国际合作与交流,不断探索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一是在国内率先获得教育部批准的2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先后设立国际商学院和现代国际设计艺术分院,与经济学连续四年欧洲排名第一的法国图卢兹一大、EMBA在全球排名靠前的加拿大蒙特利尔高等商学院、以及荷兰文德斯汉姆大学、乌特勒支艺术学院等10余所欧美著名高校合作,从2000年起已连续12年实现共同设计培养方案、互派师资、互换学生、互认学分的国际商务人才(中法、中加双学士)和国际设计艺术人才培养。二是与境外行业企业合作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近年来,学校先后与境外教育投资机构KAPLAN等公司联合打造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ACCA)、美国特许金融分析师(CFA)等专业人才培养实验班。三是与国外大学联合举办本硕连续项目。学校已启动了与英国林肯大学、女王大学等两所大学联合举办3+1本硕连读项目,进展顺利。

(十)日常教学管理

学校高度重视日常教学管理。首先,认真组织选排课工作。学校精心设置本科教学任务安排流程,指导学院遵循教学规律完成全校三千门课程的排课工作。合理设计选课环节,按校区、年级和学院分阶段选课,提高学生选课效率,顺利实施共计约62.5万人次学生选课工作。其次,完善学籍学位管理。学校全面实施学生学籍预警、毕业预警和学位预警等工作,对学生学习全过程进行预警,保证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第三,严格教学调停课制度。学校对各学院调停课情况进行校内公告,对调停课次数较多的学院在每月的教学会议上提醒,对个别未经请假擅自停课造成较大影响的教师,学校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纪律处分,维护教学工作的严肃性。第四,建立日常教学运行保障机制。学校实行课堂教学秩序检查制度,公布教学服务电话和邮箱,并通过专项和随机相结合的巡课检查方式,及时发现并解决教学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保障教学正常运行。第五,狠抓考试管理工作。学校修订和完善了《重庆工商大学考试工作管理规定》、《重庆工商大学学生考试违纪及作弊处罚条例》,考试内容上注重能力的考察,形式上注重教考分离。完善了考试违规处理机制,对考试过程中学生违纪和教师监考失职行为进行快速处理,严肃了考风考纪,营造了更加公平、公正的考试环境,促进了考风和学风建设。第六,规范成绩管理工作。学校从成绩的评定、报送、复核、存档以及责任等方面严格规范成绩管理的相关工作,切实维护成绩的公平与公正性。 

四、质量保障体系

(一)人才培养中心地位落实情况

为了树立正确的人才培养理念,进一步确立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学校领导班子多次召集相关部门负责人,就本科人才培养有关工作进行研究部署。2013 年,专门研讨本科人才培养的校长办公会及校领导工作会议共26次。其中8次会议对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等有关工作进行了集体研究决策,明确要求在领导精力、师资力量、资源配置、经费安排和工作评价等方面都要体现以人才培养为中心。

(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2013年,学校进一步加强了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相关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了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形成校、院、系(部)三级教学管理体系。一是进一步健全督导制度,强化队伍建设,提升督导作用。制定了《重庆工商大学本科教学督导督察委员遴选办法》,顺利完成了第七届本科教学督导督察委员换届工作。在督导队伍建设中,严格遴选标准,公开遴选程序,严把聘任关,提高了督导工作的公信力,增强了督导委员的权威性。组织开展督导培训工作,提升督导业务能力。制定了《重庆工商大学本科教学督导督察委员考核办法》、《本科教学督导督察委员工作津贴计算细则》,建立督导奖惩和激励机制,提高督导工作质量。二是制定了《重庆工商大学课堂教学质量奖惩办法》补充规定,进一步加强了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监控。通过建立和完善“听课制度”、“评教制度”、“评学制度”、“课堂考勤与管理督察制度”、“教学基本建设评估制度”和“学院教学工作考核制度”等制度,对全校教师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校院教务管理过程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估,提高了广大教师、教务人员和学生的质量意识,形成了全员参与教学质量管理活动的氛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外聘兼课教师教学管理的通知》,以确保外聘兼课教师的教学质量,充分发挥外聘兼课教师的作用;为进一步加强通识课程建设,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通识课申报、评审程序与教学管理的通知》。三是严格执行课堂教学质量考核评估结果在职称晋升、岗位聘任和评优评奖方面的导向制度,推动教师重视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四是抓住理论教学、实践(实验)教学、毕业设计(论文)等本科教学的关键环节,通过教学常规检查、单项教学评估、教学信息监控与反馈等形式,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和监控,保证了全校良好的教学秩序,全面地了解课堂教学、课程设置、教学条件保障情况,及时对检查中发现问题进行调查、处理、反馈和追踪。另外,学校严格落实领导干部听课制度,实施教师课堂教学优秀评比,不断完善了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

(三)本科教学督导与评估情况

2013年,继续实施三年一轮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估工作,完成了第二轮(20122015学年)第一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估,共有42名教师获得(2012--2013学年“课堂教学优秀奖”。同时,启动了第二轮第二批课堂教学质量评估工作。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优秀教师的示范作用,组织举办了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学习,提升教师课堂教学水平。

立足学生课堂学习环节,强化学生课堂学习情况监控,持续推进任课教师、教学督导、管理人员课堂评学工作,实现任课教师评学网上评价。2357名任课教师共评学4583个教学班,督导评学553个教学班次。

2013年,学校还开展了其他本科教学专项督查与评估工作。坚持教学秩序检查、期末考试巡查、毕业答辩巡查工作,抽查了学生毕业实习环节质量,开展了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管理质量检查评比、学生课堂笔记检查评比等。通过简报、点对点反馈、专函等形式,对督查与评估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沟通、反馈,督促整改提高。

五、学生学习效果

(一)学生学习满意度情况

学校每学期均组织了学生对任课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网络评教。2013年,学校在调研、试点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学生评教模式从“关注教师的教”向“关注学生的学”转变,评教指标体系分为理论课、实验/实训课、体育课、外语/双语课等4种类型设计,分别从教师关爱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师品行、学生学习收获等5项指标进行评价,各项指标对应5个等级:非常满意、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非常不满意。学生网上评教完成后,由系统自动统计分数,学生也可以对课堂教学发表开放性的意见和建议。通过组织学生评教,促进了师生交流,帮助教师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促进本科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2013年学生对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满意度见下表:

2013年课堂教学质量学生满意度评价一览表

学年学期

参评学生人次(应评总数占比)

参评教师人次

90分以上

80-90

70-80

平均分

人次

占参评教师比例

人次

占参评教师比例

人次

占参评教师比例

2012-2013(2)

212,42496.97%

2385

1751

73.42%

632

26.50%

2

0.08%

90.80

2013-2014(1)

248,48795.86%

2511

1803

71.80%

703

28.00%

5

0.20%

90.80

(二)应届本科生毕业情况

2013届毕业生总数为6863人,应届本科学生毕业率为96.84%,应届本科毕业生学位授予率为93.94%2013年度学校学生体质测试参加学生数为26482人,达标率为97.2 %2013学校考取研究生人数为341人,占毕业本科生比例的4.97%,升研率在5%以上的学院有8个。

(三)毕业生就业情况及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

我校2013届毕业生总数为6863人,截止2013831,全校本专科毕业生就业率为90.92%。在全国整体就业形势不理想的情况下,我校就业率继续保持名列重庆市普通高校前列。2013年,学校被评为首批“重庆市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示范中心”。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专业知识、工作态度、求职技能等方面表现反映良好;对我校高度重视就业工作,构建集就业信息网、就业微博、微信、QQ群和学生、老师就业联络员为一体的线上线下就业信息发布、政策宣传、技能指导服务体系表示认可;对我校提供的细致周到的就业服务表示满意。

(四)学生获奖及学科竞赛情况

2013年,学校48名学生获得国家奖学金,864名学生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获得市级优秀学生、干部44人。学校高度重视学生专业技能培养,始终把开展专业技能竞赛作为推动学校培养优秀本科人才的重要措施,各类学科竞赛成绩明显提高。学校共计投入约71万元资金资助和奖励了17项学科竞赛活动,共获国家级:特等奖1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24项,三等奖5项;省部级(赛区):特等奖1项,一等奖25项,二等奖47项,三等奖51项。

六、本科教育特色

(一)推行通识教育,突出财经特色,实行“三位一体”培养模式

按照国际本科生教育、培养的规律,结合我国和学校的特点,突出知识、能力与素质三位一体的思想和模式,实行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实践教育并重,以能力培养为导向开展实践教育,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机结合的整体教育体系。其中,通识教育包括通识基础课(公共基础课)、通识核心课、通识选修课,充分利用学校的财经特色与多科融合优势,拓宽学生知识面,加强学生的学科交叉融合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专业教育包括学科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专业方向选修课,构建不同层次的专业知识体系,强化学生的专业知识与能力培养;实践教育包括课程实习、实务、实训、实验教学,辅之于社会实践、创新创业实践等,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通过培养模式的创新与改革,在整体上促进学生在知识、能力与素质方面实现一体化发展,做到知识面广、实践与创新能力突出、综合素质高,实现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的目标。

(二)狠抓“五实”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应用能力

学校在人才培养中,特别重视学生创新精神与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构建了实务、实习、实训、实验、实践“五实”能力培养体系,通过实务、实习、实训掌握和积累实践经验,通过实验、实践验证知识和培养创新思维,强化知识活用能力,使学生大学全程学习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联通与社会的隔膜,成为社会欢迎的理念新、思维活、知识广、能力强、善创新的优秀人才。学校的实践教学模式得到了国家的认可和同行的赞赏,获得了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三)实施国际化开放办学与卓越人才培养,政产学研用合作不断深化

国际化开放办学与卓越人才培养成效显著。开展了中法、中加“2+2”双学士合作办学项目及中荷国际艺术人才合作培养项目,举办了ACCACIMACFA等专业人才国际合作人才培养实验项目,与国外知名大学合作开办了中外本硕连读项目,与17个国家,57所国外高校及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学校以开放办学理念引领,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结出了硕果。在国内合作方面,学校突破体制局限,建立了重庆金融学院开放式联合办学体,并且与企业合作建立了影视动画学院、建筑装饰学院、长江传媒学院;学校要求每个专业都要与国际国内500强企业、省市100强企业、大中型企业、事业单位、研究机构等建立满足需要的实践基地和本科生工作站;在实验室建设方面,学校与国内外企事业单位和有关机构建立了开放式的实验基地,为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提供了高水平的合作平台。开放办学与产学研合作已经成为学校本科生培养的一贯理念,在实践中为学生学科竞赛、创业孵化、能力提升提供了成效突出的支撑。

七、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进一步加大教学投入,不断优化教学条件

尽管地方财政不断加大对学校的投入和支持,但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学校本科教学获得的政策支持力度和经费投入仍显不足。学校将继续争取重庆市财政的投入和支持,同时通过开放办学,积极吸纳社会行业企业资源,进一步加大对本科教学的投入,为学生创造优良的学习环境与条件。

(二)继续深化国际合作与交流,为学生提供更宽广的教育平台

学校虽然长期重视国际合作与交流,但由于学校地处内陆,对境外高水平师资吸引及与海外企业、高水平大学的合作与交流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学校将在现有中外合作办学基础上,进一步创新中外合作办学机制,推进各二级学院的参与热情,为学生搭建更多的境外学习与交流平台。同时,加大境外高水平教师引进力度、拓展国际合作与交流渠道,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国际合作和交流机会。

(三)深入推进教学范式改革,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尽管学校在课程教学改革上取得了一定成效,课堂教学质量大幅度提升。但从高等教育发展及满足学生个性化成长的层面看,还需要深入推进教学范式的改革,引导和鼓励以讨论、研究、互动、合作等为重点的学习模式转变,进一步提高学校本科教学质量。

结束语

在新的一年里,学校将继续坚持“特色发展、内涵发展、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不断完善和营造领导重视教学、教师热爱教学、科研促进教学、经费保证教学、管理服务教学的有效机制和良好氛围,并为“把学校建成整体办学实力位居中西部同类型高校前列”的目标而努力奋斗,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新的贡献!


附表1

重庆工商大学普通本科专业设置情况一览表

(截止201312月)

序号

学位授予门类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1

经济学15.07%

020101

经济学

2

020102

经济统计学

3

020201K

财政学

4

020202

税收学

5

020301K

金融学

6

020302

金融工程

7

020303

保险学

8

020304

投资学

9

020305T

金融数学

10

020401

国际经济与贸易

11

020402

贸易经济

12

法学5.5%

030101K

法学

13

030102T

知识产权

14

030301

社会学

15

030302

社会工作

16

教育学1.36%

040201

体育教育

17

文学10.39%

050101

汉语言文学

18

050201

英语

19

050204

法语

20

050262

商务英语

21

050301

新闻学

22

050306T

网络与新媒体

23

050302

广播电视学

24

050303

广告学

25

理学9.59%

070101

数学与应用数学

26

070102

信息与计算科学

27

070202

应用物理学

28

070502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29

070503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30

071201

统计学

31

071202

应用统计学

32

工学 23.29%

070302

应用化学

33

080202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34

080204

机械电子工程

35

080205

工业设计

36

080208

汽车服务工程

37

080301

测控技术与仪器

38

080401

材料科学与工程

39

080701

电子信息工程

40

080801

自动化

41

080802T

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

42

08090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43

081301

化学工程与工艺

44

081302

制药工程

45

081702

包装工程

46

082502

环境工程

47

082701

食品科学与工程

48

083001

生物工程

49

管理学23.29%

120102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50

120103

工程管理

51

120201K

工商管理

52

120202

市场营销

53

120203K

会计学

54

120204

财务管理

55

120205

国际商务

56

120206

人力资源管理

57

120207

审计学

58

120401

公共事业管理

59

120403

劳动与社会保障

60

120404

土地资源管理

61

120601

物流管理

62

120801

电子商务

63

120901K

旅游管理

64

120902

酒店管理

65

120903

会展经济与管理

66

艺术学10.96%

130305

广播电视编导

67

130310

动画

68

130311T

影视摄影与制作

69

130404

摄影

70

130502

视觉传达设计

71

130503

环境设计

72

130504

产品设计

73

130505

服装与服饰设计

附表2:

重庆工商大学特色专业建设情况表

序号

专业名称

备注

1

经济学

国家级级

2

国际经济与贸易

国家级级

3

市场营销

国家级级

4

会计学

国家级级

5

统计学

市级

6

工商管理

市级

7

贸易经济

市级

8

应用化学

市级

9

人力资源管理

市级

10

化学工程与工艺

市级

11

财务管理

市级

12

社会工作

市级

13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校级

14

工程管理

校级

15

物流管理

校级

16

金融学

校级

附表3

重庆工商大学教学团队建设情况表

序号

团队名称

备注

1

经济学专业教学团队

市级

2

会计教研室教学团队

市级

3

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团队

市级

4

《西方经济学》教学团队

市级

5

《排球》教学团队

市级

6

会计学专业教学团队

市级

7

贸易经济教学团队

市级

8

市场营销专业教学团队

市级

9

《化工原理》教学团队

市级

10

《管理学》(实验)教学团队

市级

1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研室团队

校级

12

经济数学基础教学团队

校级

13

财政学专业教学团队

校级

14

统计学专业教学团队

校级

15

中国古代文学教研室

校级

16

应用化学专业教学团队

校级

17

《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团队

校级

18

大学文科计算机教学团队

校级

19

工商管理专业教学团队

校级

20

《大学英语》教学团队

校级

21

《物流学概论》教学团队

校级

22

《财务管理学》教学团队

校级

23

《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团队

校级

附表4:

重庆工商大学国家级、市级精品课程一览表

序号

课程名称

备注

1

区域经济学

国家级

2

西方经济学

市级

3

国际经济学

市级

4

零售学

市级

5

贸易经济学

市级

6

会计学原理

市级

7

财务管理学

市级

8

中级财务会计学

市级

9

经济数学基础

市级

10

统计学

市级

11

数学模型与数学实验

市级

12

管理学

市级

13

企业战略管理

市级

14

管理信息系统

市级

15

市场营销学

市级

16

商务策划原理

市级

17

化工原理

市级

18

化学与社会

市级

19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市级

20

大学英语

市级

21

金融学

市级

22

广告学

市级

23

旅游规划与开发

市级

附表5

重庆工商大学校级精品课程一览表

序号

课程名称

1

高等数学

2

中国古代文学

3

民法

4

分析化学

5

数据库原理

6

金融学

7

保险学原理

8

房地产经营管理

9

物流管理

10

会计学

11

大学语文

12

现代汉语

13

知识产权法

14

经济法

15

大学物理

16

高等代数

17

工程图学

18

物理化学

19

程序设计基础

20

国际贸易实务

21

财产保险

22

市场营销策划与实务

23

组织行为学

24

前厅与客房管理

25

管理会计

26

大学计算机基础

27

数据结构

28

国际金融

29

管理学实验

30

连锁经营管理

31

基础化学实验

32

3S”与区域经济分析综合实训

33

新闻采访与写作

34

刑事诉讼法

35

高级财务会计学

36

标志与企业形象设计

37

国际市场营销学

38

机械原理

39

旅游学概论

4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41

民族传统体育学

42

英汉翻译

43

社会保险学

附表6

重庆工商大学双语示教学范课程建设情况表

序号

课程名称

1

外汇市场与外汇理论

国家级

2

世界贸易组织

国家级

3

旅游学概论

4

国际经济学

5

国际结算

6

国际商法

7

国际金融

8

基因工程

9

通信原理

附表7

重庆工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一览表

序号

 

备注

1

国际化商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

市级

2

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

市级

3

具有企业家精神和潜质的高素质应用型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

市级

4

“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旅游管理“前店后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

市级

5

适应内陆开放高地的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市级

6

具有财经特色的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市级

7

职业能力导向的高素质应用技术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市级

8

重庆工商大学创意与实践人才培养创新试验区

校级

9

创业驱动的应用型工商管理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

校级

10

基于政产学研协同的现代商贸流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校级

11

适应长江上游金融中心建设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校级

12

重庆工商大学影视动画设计制作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校级

13

具有经济管理素质的应用数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校级

14

具有“完整包装解决技术”知识的包装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校级

 

附表8

重庆工商大学实验教学中心、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基本情况

 

序号

实验教学中心及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名称

备注

1

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国家级

2

电子信息与控制技术实验教学中心

市级

3

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中心与计算机应用实验教学中心整合)

市级

4

化学技术实验教学中心

市级

5

设计艺术实验教学中心

市级

6

机械基础实验教学中心

市级

7

应用技术实训与创业中心

市级

8

物理实验教学中心

校级

9

传媒技术实验教学中心

校级

10

语言实验教学中心

校级

11

金工实习基地

校级

12

电子工艺实习基地

校级

13

模拟法庭

校级

附表9

 

各学科大类实践(实验)课程(环节)情况

 

学科大类

理论课学分

实践(实验)课程(环节)学分

总学分

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比例

经济

146

35.35

170

20.79%

管理

146

38.92

170

22.89%

文学类:(非外类)

外国语言文学类

146

36.25

170

21.32%

146

27.33

175

15.62%

工学类

140

50.13

175

28.65%

法学类

146

33

170

19.41%

理学类

146

36.8

170

21.65%

艺术

145

84.5

180

46.94%

教育

146

40.5

170

23.82%

上一条:重庆工商大学2016-2017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