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教职工代表大会暨工会会员代表大会上报告

坚定不移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努力建设财经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多科性大学

——在第三次教职工代表大会暨工会会员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14412

校长杨继瑞

 

各位代表、同志们:

重庆工商大学第三次教职工代表大会暨工会会员代表大会是在全校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关键时期,继学校第二次党代会之后召开的又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对我校实现新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受学校行政委托,我就重庆工商大学第二次教职工代表大会暨工会会员代表大会召开以来的各项行政工作汇报如下,请各位代表审议。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回顾

学校第二次教职工代表大会暨工会会员代表大会召开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下,在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及市级有关部门的指导下,领导班子团结一致、同心同德,聚精会神抓内涵,改革创新谋发展,重点突破上水平,团结和带领全校师生员工以饱满的热情和务实的精神投入到各项事业中,全面完成了第二次两代会的庄严使命,在学校建设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书写了浓墨重彩的新篇章!

这五年,学校励精图治,团结攀登,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制定并顺利实施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及2020年远景规划,确立了建设整体办学实力位居中西部同类型高校前列,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经、管、文、工、法、理、艺等学科协调发展,具有鲜明财经特色的高水平多科性大学战略目标,进一步理清了思路,统一了思想,凝聚了人心,汇聚了力量,促进学校各项事业繁荣发展。

这五年,学校攻坚克难、跨越前行,构建起了包括学士、硕士、博士以及博士后在内层次完整的教育体系,引进和培养了一批拔尖人才,师资队伍结构不断优化,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日益增强,办学特色逐步彰显,办学条件和管理体制日趋完善,社会影响力日益增强,美誉度稳步提高。

这五年,学校顺势而谋,乘势而上,在转型升位战略目标的引领下,正确处理了快速发展与内涵建设、规模扩张与质量提升、全面建设与重点突破、改革创新与安全稳定的关系,实现了学校全面、快速、协调、健康、持续发展,在一些关键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标志性成果:

——学校在竞争激烈的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遴选中脱颖而出,成功斩获三峡库区百万移民安稳致富国家战略博士人才培养项目(全国仅有35所高校获批,重庆市高校仅我校项目获批);

——学校牢牢把握国家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的战略机遇,被国家确定为100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提升计划重点支持高校之一,并获得1亿元的专项经费支持;

——学校已有11个专业在12个省份纳入一本批次招生,一本批次生源比例突破40%,一本招生专业、省份逐年稳步递增;

——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管理水平稳步提升,学生就业率名列重庆前茅,获评为50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之一;

——学校获得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累计达9600万元;茶园征地工作接近尾声,综合实训与文献信息中心建设工程顺利推进,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学校顺利筹办60周年校庆,全面梳理了60年办学历程,凝练了含弘自强,经邦济民的大学精神,加强了与社会各界、尤其与校友的联系,开启了工商大学发展的崭新篇章。

过去五年,学校各项成绩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深化改革,探索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

——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体系日臻完善,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不断健全,教学方法和考试方式更加灵活多样。扎实推进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建设、三特行动计划市级特色专业建设,健全了校院两级教学质量保障体系。重点实施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教学与考试改革、实验与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与改革、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等5项改革工程。新增本科专业13个,学科专业结构逐步优化;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实现我校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突破,新增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2门,国家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毕业生就业率和签约率连续三年位列重庆市高校前列。20092014年,学校实验室建设经费累计投入达6355万元,实验教学仪器设备建设水平大幅提升,新增重庆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以优异成绩通过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验收。建成了学创园和香樟林大学生创业教育基地,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训练项目12。学校获教育部“2012年度学籍管理先进集体、重庆市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研究生人才培养取得突破。学校成为重庆市第六所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顺利招收和培养首届博士研究生。创新和完善了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逐渐形成了充满生机的研究生培养机制。获批为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报名考试点。五年来,硕士研究生规模稳步扩大,已经为社会输送了专业基础扎实、综合素质全面的研究生近2000人;专业学位教育发展态势良好,实现了规模一年翻一番的目标。

——各层次教育协调发展。以塑造应用本科教育核心竞争力为重点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更趋健全,学生职业能力和实践能力明显增强。各类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持续推进。独立学院健康发展,招生规模和生源质量稳步提升。融智学院改制成功,顺利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

——服务学生成长成才成效明显。创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班级日志》等品牌深入人心并受到中央媒体高度关注;持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基本实现对全校学生心理健康检测的全覆盖;积极畅通绿色通道,完善扶贫励志、助困育人模式,积极争取社会力量资困助学,五年共发放奖助学金共计2295万元,发放贷款金额13980万元,确保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校为现和理赵生泊ing准进行评估后,动态地五年来,学生在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大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各类赛事中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2400余项,其中,在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全国一等奖(为重庆市高校近年来唯一的全国一等奖)。竞技体育成绩斐然,女排在中国大学生排球甲A联赛、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女排决赛、中国大学生排球锦标赛、重庆市运动会排球比赛等竞赛中均有优异表现,2012年获得中国大学生排球甲A联赛亚军,实现历史性突破。

(二)立足长远、厚积薄发,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五年来,学校通过重点学科建设、特色学科打造、潜力学科培育等,提升了学科整体实力和水平,财经学科优势进一步彰显。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充分整合校内外资源,经多方努力,获批三峡库区百万移民安稳致富国家战略博士人才培养项目,提前实现了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中确立的发展目标。2010年至2011年,共获批8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011年获批8十二五市级重点学科,覆盖经、管、文、工、法、理六大学科门类,形成了良好的重点学科布局;2013年,学校组织了新一轮专业硕士点申报工作。新增重庆市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西南财经大学博士后流动站重庆工商大学分站1个。

五年来,学校以重大科研项目立项、科研经费增长、高水平成果产出、科研基地建设为重点,以国家级、省部级和校级科研基地为支撑,学术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科研项目获得新突破。获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2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项。实现了我校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社科科学重大招标项目的突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6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51项,立项数和经费资助总额创历史新高;获批省部级项目762项。科研奖励亮点纷呈。先后获教育部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教育部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重庆市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等重大奖项20余项。

高水平论文再创佳绩。五年来,我校教师发表论文6500余篇,其中三大检索论文861篇、重要核心期刊3000余篇,在SCI一区检索的文章5篇,其中1人在国际环境领域顶级期刊发表论文,并入选全球前1%“ESI”高引论文,是目前重庆市环境学科唯一的一篇ESI高引论文。成果转化持续推进。累计申请专利373项,授权152项,完成科技成果转化355项,合同金额达4083.38万元。基地和平台建设成效显著。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在教育部5年一轮的建设评估中,获得综合排名位列全国同类基地第三名的好成绩。新增电子商务及供应链系统重庆市重点实验室等5个市级科研平台;成渝经济区城市群协同创新中心获批为重庆市2011协同创新中心

(三)引培并举,德才并重,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

五年来,围绕规模、结构、层次三个重点,抓好培养、引进、管理、服务四个环节,坚持多措并举培养人才,千方百计吸引人才。引进长江学者”1人,实现我校长江学者零的突破。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环境工程等3个学科获准设为重庆市巴渝学者特聘教授岗位,经济学、管理学、环境工程等3个学科获准设为重庆市两江学者特聘教授岗位。4人获聘重庆市高等学校巴渝学者特聘教授,1人获聘重庆市高等学校两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入选重庆市引进海外人才百人计划、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入选重庆市首批百名学术学科领军人才培养计划、重庆市百名海外高层次人才集聚计划、重庆市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计划。1人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振兴重庆争光贡献奖2人被评为重庆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重庆市名师称号。五年共引进博士87人,教师队伍的学历、职称、年龄结构进一步优化,梯队建设、团队建设成效初显。

大力实施教师培养工程。五年来, 200余人通过高级职称评审。鼓励、引导广大青年教师攻读硕、博士学位,共有59人获得博士学位,69人考取博士研究生,41人进入博士后流动站研究学习。加强海外学习培训,4位教师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西部项目资助,选派了85名优秀教师赴美国韦德恩大学、泰国皇家理工大学等高校培训学习和考察交流;组织教师课程进修、访问访学、挂职锻炼、助困支教等形式多样的培训共计800余人次。

(四)拓宽渠道、协同创新,服务社会成绩喜人

国际合作与交流纵深发展。与加拿大蒙特利尔高等商学院、劳里埃大学、美国密苏里大学等18个国家和地区的近60所国()外高校、教育机构建立了实质性的合作关系。与国际知名高校、教育机构联合举办的ACCACFACIMA班和中外4+2本硕连读、中外倒2+2等项目蓬勃开展。各类国际互访和交流频繁开展,共选派1200余名师生赴国()外攻读学位、交换学习或参加专业交流、实习实训等;连续成功举办国际文化交流月体验工商大、感知新重庆活动,吸引国外高校师生来校参加学术和文化交流活动;接收各类国际学生600余名。对外交流的层次、广度和深度都有了长足进展,国际化程度进一步提升。

校地、校企、校校和产学研合作空前活跃。以承接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创新高校与行业企业产学研合作模式》为契机,思考和拓展学校协同创新模式。与重庆广播电视集团合作新建长江传媒学院,创新性构建校企合作新模式;发起成立全国商科类财经大学联盟,倡导成立重庆江南大学联盟,加强了南岸四所高校的协作与联系;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10余所知名高校签订校际合作协议。顺利完成中国西部开发远程学习网二期项目并荣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发改委联合颁发的国家西部大开发集体贡献奖重庆干部网络学院运转良好,为市内外地方政府开展在线培训、面授培训逾15万人次;创新开展科研助区培训帮区人才送区职教援区服务到区等五大帮扶行动计划,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

(五)以人为本,彰显魅力,和谐、美丽校园展现新风貌

师生工作生活环境持续改善。坚持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突出师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师生员工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012年绩效工资顺利兑现,2013年绩效部分预发。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坚持为师生办实事、办好事,想方设法解决涉及师生利益的实际问题。重视对师生员工的人文关怀,想方设法解决教职工子女入学问题;关心教职工健康,定期到三甲医院为教职工体检;切实为离退休老同志办实事,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丰富师生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精心打造和谐、美丽校园,形成了翠湖景观、南山书院等一批标志性名景。对江北校区、兰花湖片区基础设施分期分批实施改造,师生学习、工作、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校园绿化环境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连续多年荣膺重庆市十佳园林式单位

以成功举办60周年校庆为契机,深入实施校园文化建设。分步实施第三、四期校园文化建设工程,逐步使之成为师生认同的校园文化符号。坚持评选年度优秀教师、优秀党员、感动校园年度人物并进行广泛宣传,集聚健康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坚持开展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等校园文化活动,积极利用清明、端午、重阳等节日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熏陶和培育学校的文化气息。

校友工作成效明显。顺利开展校友会换届工作,建立健全校院两级校友会,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成立22个地方校友分会,校友会组织架构初具规模;通过搭建各种平台和开展多项活动加强与校友的沟通和联系,凝聚了校友支持母校建设的力量,校友对母校的认同感、归宿感显著增强;校友通过捐资助学、回校讲学等方式助推学校建设发展的频次与数量稳步提升。

努力建设节约型校园。抓好资金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廉政控制和安全控制。2009年以来,学校财务总收入达335519万元,年均收入从37601.5万元增长到现在的82697.5万元,增长了119.93%,平均每年增长23.3%;学校资产总值从351364.8万元增加到399719.7万元。开源节流,增收节支,坚持勤俭办学。获得1个亿的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项目经费支持,全市仅有三所高校获该项目支持。面对人工和物价双重压力,持续推进后勤改革,强化成本核算,实现由保障型后勤向保障型、服务型、经营型后勤转变,着力提高服务质量和保障能力。坚持量力而行建设新校区,科学利用老校区资源,力争办学效益最大化。茶园征地进入尾声,校区资源得到整合与优化。井口校区权属回归学校,融智学院每年向学校上交租赁费1800多万元。

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优化。五年共获得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达9600万元。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扎实推进综合实训与文献信息中心建设工程;图书文献结构不断优化,特色逐渐形成,服务能力有所提升。数字化校园系统进行了升级改造。《西部论坛》进入中文核心期刊和重庆市重点支持刊物行列,并多次荣获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被评为重庆市一级期刊办刊质量明显提升。完善了校园安全视频监控系统,加大校园安全整治力度,平安校园建设成效明显。

(六)民主管理,依法治校,管理体制逐步健全完善

探索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学校始终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坚持民主集中制,不断健全完善三重一大制度和党委、行政议事规则。积极酝酿、调研筹备修订《重庆工商大学章程》;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两次全面清理了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对不合时宜的规章制度进行了修订、完善或废止,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新建了一批规章制度,初步构建了切合我校实际的现代大学制度。

民主管理和监督机制进一步健全。两级教代会制度日趋完善,教代会代表在建言献策、民主监督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进一步完善教授治学制度,学部委员、学位委员、学术委员以及专家教授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职称评审等方面发挥着日益突出的作用。坚持党务公开、校务公开、信息公开;严格执行财务、审计制度,执行基建、维修、大宗设备采购的公开招投标制度。五年来累计审计事项598项,涉及审计金额资金143,392.42万元,审减工程维修资金6,737.41万元。

各位代表、同志们,实践证明,过去的五年是学校发展历史进程中具重要意义的五年,是实现内涵发展关键转折的五年。所有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上级领导与亲切关怀,是学校党委和行政带领全体党员和师生员工团结奋斗的结果,是学校历任领导、离退休老同志关心支持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学校行政,向所有关心支持学校改革发展的各级领导和各界朋友,向为学校发展做出贡献的历任领导和离退休老同志,向兢兢业业、忘我工作、勤奋学习的广大师生员工致以崇高的敬意!

回顾过去五年的工作,我们得到许多重要启示,有诸多经验与体会:一是必须坚持党委对学校教育事业发展的正确领导,这是学校实现全面协调科学发展的根本保证。二是立足学校实际,制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理清工作思路,是学校实现健康持续发展的前提。三是抢抓机遇,深化改革,埋头苦干,狠抓落实,将学校战略目标转化为全体师生的共识和行动,是学校实现健康快速发展的关键。四是坚持以人为本,抓好管理服务,构建和谐校园,是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五是统筹各种关系,兼顾各方利益,破解各种难题,以和谐、奋进的思想鼓舞人心,是学校实现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保障。六是必须把师生员工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在团结中推动发展,在发展中凝聚人心,不断汇聚发展的正能量!

二、学校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各位代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未来5年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转折期,也是我市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更是学校教育事业转型升位的攻坚关键期,我们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

第一,党的十八大进一步确立了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放在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的首位,提出了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总体要求,明确了教育改革的攻坚方向和重点举措,高等教育迎来了深化内涵发展的又一个重要战略机遇期。

第二,《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2012—2020年)》强调突出应用服务、支持区域急需、强化特色发展、发挥主体作用、注重分类指导,这为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提供了强劲的改革动力。我校是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提升计划重点支持高校之一,这为学校深化改革发展创造了良好机遇。

第三,重庆作为西部重要的经济增长极,致力于建设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打造现代服务业高地等,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尤其是能满足重庆和西部建设发展实际的经管类人才的需求尤为迫切。作为重庆唯一的财经类高校,我校有义务、有责任为重庆乃至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输送高级专门人才。这也是我校提升办学实力和水平的重大战略机遇。

第四,经过六十多年的建设发展,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服务社会等各个方面积累了有益经验,积淀了许多好的做法。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广大师生员工在推动学校内涵发展、促进学校转型升位等许多方面形成了共识,建设具有鲜明财经特色的高水平多科性大学已经形成一股不可逆转的汹涌之势!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学校前进的道路上还面临严峻的挑战。

第一,在面对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时,如何准确识别和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如何及时反应、迅速组织、系统应对国家战略提出的新要求,把一切发展机遇转化为现实优势,是我校在未来五至十年中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应对的重大挑战。

第二,高等教育的全球化和国际优质教育资源进入中国教育市场的速度越来越快,高校之间优胜劣汰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如何抢抓发展机遇,进一步突出办学特色,加快提升办学实力和水平,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第三,作为重庆唯一的以财经为特色的高校,学校的办学实力与市委、市政府和社会各界的要求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如何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紧密结合、着力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对我校而言都存在严峻的挑战。

第四,学校人才培养模式还需深化改革,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亟待创新;名师和学科领军人物稀缺,高水平、高质量、团队性的标志性教学科研成果偏少;管理体制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和精细化,管理重心亟需下沉,等等;这些都是当前亟需破解的重大难题。

要破解上述难题,有效应对各种挑战,积极抢抓战略机遇,需要全校师生员工团结一致,同心同德,凝神聚气,继续攻坚克难,努力向财经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多科性大学奋力迈进!

三、学校未来五年的工作思路

各位代表,未来五年是学校各项事业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五年。这五年,我们将继续沿着学校第二次党代会指明的方向,按照学校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及2020年远景规划提出的发展战略,继续兢兢业业、扎实苦干、戮力前行,确保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制定并启动实施十三五规划,为实现2020年远景规划目标做好充分的准备。 

未来五年,我们的指导思想是: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坚持特色发展、内涵发展、和谐发展三大战略,始终以师生为立校办学之根本,以人才培养为兴校强校之中心,以优势特色学科建设为引领,以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为突破,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管理体制机制,继续坚持开放办学,强化社会服务,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未来五年,我们的总体工作目标是:持续加大对教育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的投入力度,稳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大力引进和培养各类拔尖人才,培育突显财经特色的优势学科,打造一批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的标志性成果。到2018年,在校生规模控制在31500人左右,实现教育教学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学校整体办学实力和服务国家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全面提升,在国内外影响进一步扩大,基本实现由教学型大学向教学研究型大学的重大转型,初步建成经、管、文、工、法、理、艺等学科协调发展,具有鲜明财经特色的高水平多科性大学。

未来五年,我们的主要举措是:

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启动开展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为契机,以深入实施本科教学工程为抓手,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大力推进通识教育、卓越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力争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取得新突破,本科人才培养质量迈上新台阶;以实施研究生收费机制和选拔机制改革为契机,全面深入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着力提高研究生培养水平,毕业生得到社会广泛认同,就业率保持中西部高校前列,力争优质就业比例达到50%

进一步提高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水平。以特殊博士项目和三特行动计划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优化学科结构,构建大学科群;力争国家及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实现重大突破,优势学科科研水平和学术影响显著增强;力争多个研究领域达到重庆市领先水平,取得一批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的标志性科研成果;推动产学研一体化深入发展,成果转化取得实质性突破,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显著增强;经管类学科中一定数量的专业建成在中西部甚至全国有相当影响的特色优势专业,文、工、法、理类学科各有1-2个专业取得突出成绩,办出显著特色,在中西部乃至全国崭露头角;实现国家级、省部级人文社科奖项的大幅增长,积极争取高附加值和有较大影响的横向课题,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的论文数量和质量大幅度提升。

进一步加强师资与人才队伍建设。加大高层次拔尖人才引培力度,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学科领军人物;着力打造培养一批优秀创新团队;大力实施青年教师能力提升工程,进一步改善青年教师学历结构、知识结构,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提升学生工作队伍的整体能力;健全行政队伍管理体制,增强质量意识、效率意识、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为学校教育事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进一步提升协同创新与国际化水平。大力推进协同创新,以重庆金融学院、商科类大学联盟、市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等建设为基础,进一步加强与政府、行业、企业、科研院所及兄弟院校的合作交流,推进学科实践前沿与教学的结合,促进校内外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不断创新合作模式,构建政产学研用长效机制;拓展人才引进、交流思路,构建开放式的教师聘任模式,积极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和智力资源;深化国际合作交流,科学发展留学生教育规模,建立健全留学生工作体制机制,力争与国外高校在海外合作共建1孔子学院

进一步加大校园文化与信息化建设力度。以修订《重庆工商大学章程》为抓手,进一步健全现代大学制度,形成良好的制度文化;以含弘自强、经邦济民精神为引领,努力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优良的行为文化;以构建平安校园、和谐校园、美丽校园为重点,建设优美的环境文化;培育一批具有我校特色和社会影响力的校园文化优秀成果和品牌,努力使我校成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基地,成为重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生力军;进一步提升数字校园建设水平,构建满足学校发展需要的资源信息共享平台,将校园网建成集教学科研、学术交流、师生互动、行政管理、后勤服务和文化创意于一体的现代化便捷网络。

进一步科学合理利用办学资源。坚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原则,优化各校(片)区功能布局,合理配置和管理各类资源,科学决策南岸校区、江北校区、兰花湖片区、茶园新征地块以及井口校区的功能定位;努力完善学校各项基础设施,加快综合实训与文献信息中心建设步伐,全面保障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形成布局合理、设施完备、功能齐全、适应发展需要的校园基础设施。

进一步改善师生工作和学习生活条件。进一步完善和深化绩效工资制度,稳步提高教职工待遇。继续为师生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不断改善师生学习、工作和生活条件。高度重视离退休工作,坚持对离退休老同志政治上尊重、思想上关心、生活上照顾,让离退休老同志共享学校改革发展成果。

 

各位代表、同志们,大路漫漫其修远长,我辈重任在肩,自当上下求索、奋力自强!面对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和时代挑战,学校行政将在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走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和谐发展之路。我们相信,只要全体师生员工始终保持昂扬奋进的斗志,坚持求改革之真,务发展之实,团结一心,和衷共济,我们的事业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让我们紧密团结起来,为把学校建成整体办学实力位居中西部同类型高校前列,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经、管、文、工、法、理、艺等学科协调发展,具有鲜明财经特色的高水平多科性大学而努力奋斗!

 

上一条:第三次教职工代表大会暨工会会员代表大会报告 下一条:重庆工商大学教代会工会专门委员会工作暂行条例

关闭